肾友在营养和肾脏健康之间如何平衡?

  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,B族维生素以及铁、锌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。但吃得太多动物蛋白,又会引起肾小球高滤过、尿蛋白增多,以及一些代谢问题,而加速肾功能衰退。肾友大量吃肉对肾脏损害的机制,还包括酸负荷增加、高磷、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由此产生的炎症。

  在营养和肾脏之间,如何平衡呢?

  肉食总量,很关键

  对于进展风险不高的肾友,可以参考普通人正常蛋白饮食,总蛋白质摄入推荐量/公斤体重/天,不高蛋白即可。而对于进展风险比较高的肾友,比如肾功能不全肾友(未透析),建议适当低蛋白饮食,总蛋白推荐量/公斤体重/天,来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。

  要注意,我们每天吃的主食、蔬菜、水果、蛋、奶、肉、大豆及豆制品等食物中,都含有蛋白质,所以每天分给肉类的份额是有限的,饮食尽量多样化更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
  一般推荐肾友们每天食用1-2两(50-100g)肉。

  剩下的蛋白质份额可以留给其他食物。

  如果身材比较高大,计算出蛋白质摄入量也更多,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肉类摄入量。

  比如一个180cm的肾友,按照/kg/天的正常蛋白饮食计算,可以摄入75g蛋白质。

  但一个160cm的肾友,同样的/kg/天正常蛋白饮食,只能摄入55g蛋白质。

  多出的20g蛋白质,吃点肉、大豆及豆制品、主食、蔬菜等都是可以的,蛋白质总量控制好就可以。但还是优先推荐植物蛋白,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,增加植物性蛋白摄入,如大豆及豆制品、水果蔬菜、坚果、种子等,减少动物蛋白摄入可能对肾病患者更有利。

  吃肉,别只盯着红肉吃

  肉类,可以分为红肉和白肉。

  红肉,指的是猪、牛、羊、驴、兔这类四条腿动物的肉,因为含有丰富的血红素,肌肉呈暗红色,所以称为“红肉”。

  白肉,指的是鸡、鸭、鹅和鱼虾这一类,肉质颜色很浅,所以大家都叫“白肉”。

  这两种肉类各有各的营养优势。

  红肉富含血红素铁,缺铁性贫血的肾友适当吃些红肉,可以改善贫血。不过红肉的饱和脂肪酸(“坏脂肪”)比例也更高。

  白肉中血红素铁含量不高,但不饱和脂肪酸(“好脂肪”)比例较高,有利于保护心血管。

  我们中国大部分人习惯吃肉以红肉为主,但对肾友们来说,适当减少日常生活中红肉的摄入量,增加白肉的比例,各种肉换着吃更健康。

  这是因为,已有不少研究显示,红肉摄入与终末期肾病风险升高有关。用其他蛋白质来源(禽类、鱼类、蛋、大豆蛋白)替代一部分红肉则可以降低终末期肾病的风险。

  建议肾友们日常吃肉不要只以红肉为主,适当用禽类、鱼肉,作为红肉的替代品。比如一周吃2-3次鱼,吃几次鸡肉,保证营养的同时,限制红肉类的量和次数。

  健康吃肉,肾脏更棒!

  吃新鲜的肉,少吃加工肉

  加工肉经过腌制、风干、发酵、熏制等方法制作而成,如香肠、腊肉、肉干、肉脯、培根、小酥肉等,这些加工处理方式除了导致盐分过高,还易造成有害物质甚至致癌物质的产生,如多环芳烃、杂环胺、亚硝酸盐等。

  已经有许多研究观察到,经常吃加工肉类的食物,会显著增加结肠癌风险,尿毒症风险也会增加。

  肾衰竭的肾友,可以焯水弃掉汤后再吃

  肉类中钾磷含量并不少,肾衰竭以及透析肾友易发生高钾、高磷血症,可以将肉类焯水,只吃肉不喝汤,去除部分钾磷后再食用。

  贫血的肾友

  如果有轻微缺铁性贫血,可以适当增加红肉的进食次数,以便补充血红素铁。比如每天吃1-2两红瘦肉、每周吃1-2次动物血等。

  少吃肥肉

  肥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,吃太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,尽量选择瘦肉部分食用。

  少吃内脏

  腰子等内脏部位含有高的脂肪、胆固醇、嘌呤,多吃对身体没什么好处,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,还可能会导致高尿酸、痛风等,也要少吃。


五脏之【肾】

肾位于腰部,在脊柱两旁,左右各一,故《素问》说:『腰者,肾之者。』由于肾藏无天之精,为脏腑阴阳之本,生命之源,故称『肾为先天之本』。

【肾为先天之本】是指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、生长发育迟素、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。肾为腑胀之本,十二脉之根,呼吸之本,三焦之源,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。故曰,先天之本在肾。

咨询预约

《医宗必读,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》凡水肿等症,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,盖水为至阴,故其本在肾;水化与气,故其标在肺;水唯桅土,故其制在脾。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,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,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形。

《景岳全书。肿胀》诸有水者,腰以下肿,当利小便。腰以上肿,当发汗乃愈。

咨询预约